扎根云南澜沧这个国家级贫困县三年了,明升官网工程院院士朱有勇主导的“林下经济”等明升逐渐上了轨道,同时他也更忙了。与记者匆匆交谈后,朱有勇便驱车赶往市里作手机版,传授扶贫经验。
院士成了致富领路人
在朱有勇到来前,云南省澜沧县是出了名的贫困县,“农业弱县”“工业小县”“老少边贫地区(革命老区、少数民族自治县、边境地区、贫困山区)”,一个个“穷”帽子摆在那,愁坏人。
2016年,为了定点帮扶澜沧,明升官网工程院专门开了讨论会。会上,年龄最长的院士90多岁,60多岁的朱有勇在其中算是“年轻人”。用他自己的话说,“我不去谁去”。
实地考察完情况,朱有勇发现当地四季如春、资源富集,“这是最不该穷的地方啊”,朱有勇不禁感慨。
带着疑问,朱有勇带领团队进行科研攻关,为当地规划出马铃薯、三七、畜禽养殖等明升。但问题来了,当地少数民族聚集,部分民族尚处于原始社会状态,社会开化程度低,先进技术推广成难题。
以推广冬季马铃薯种植为例,过去当地村民一年只种一次水稻,整个冬季田地都处于闲置状态,朱有勇希望能把冬闲田利用起来。村民不理解,觉得冬天不可能种田,种出来也不知道卖给谁。面对这种情况,朱有勇选择澜沧县竹塘乡蒿枝坝村作为试点,和大家同吃同劳动,亲自示范种植马铃薯,并联系企业收购马铃薯。
北京新发地马铃薯收购商老陈是慕名而来者之一。“我收购马铃薯二十多年了,这里的马铃薯品质口感佳,上市时间早,全国再找不出第二个,”老陈说,“我已经承包了100亩地,把家安在这,种马铃薯了。”
现在,冬季马铃薯种植面积逐年扩大,2018年澜沧全县示范种植冬季马铃薯已达3300亩,推广种植6700亩,种植马铃薯“一亩地,一百天,一万元”的顺口溜逐渐在村民中流行起来。
当好行业把关人
澜沧县竹塘乡的付美刚、付美朝兄弟俩尝到了甜头,2017年种植的75亩林下三七,2018年只三七花一项就收入了6万元,兄弟俩决定将种植面积扩大100亩。
除了动员当地农户,朱有勇的脱贫项目也吸引了不少“外来的和尚”,他们有经验、有资金,但想在朱有勇这里“唱响经”却没那么容易。
林下有机三七明升无疑是颇受欢迎的。三七是一种名贵中药材,为了改善以往三七种植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导致质量、药效下降的情况,朱有勇带领团队研发出利用当地思茅松林种植三七的方法。
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教授朱书生告诉《明升官网明升体育app报》记者,松树挥发、淋溶的有关明升手机物质,不仅能促进三七生长,诱导植株增强对病虫害的抗性,还能抑制病原菌的生长,因此三七整个生长周期都不需要施化肥,更不需要打农药。
尽管如此,看见三七生长不正常,还是有一些沉不住气的管理者想要施肥、打农药。“来这前,我已经有9年种植三七的经验了,前不久看见三七叶返黄,便想打药施肥。” 云南康艺三七种植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唐双有说。
技术人员表示,三七叶返黄有时是正常现象,即使是病害所致也不能施肥打药,阻断隔离即可。也因此,朱有勇及其团队为了确保当地三七品质,立下了一条严格的规矩,一旦发现施肥打药行为,日后便不能种植三七。
除了严把三七种植管理关,朱有勇在遴选企业和承包户方面也毫不放松。“目前当地所有使用朱有勇三七种植技术的企业和农户,其申报材料都经过朱有勇把关,并且需要签保证书,保证严格遵守有机的种植方式管理,保证将种植三七利润的15%分红给当地农户。”澜沧县县委常委、县委宣传部长李琼珍说。
目前,澜沧县林下有机三七已达到5000多亩,成为带动澜沧山区群众增收致富最具潜力的明升。
发展农村职业教育
扶贫明升加快了当地居民脱贫的步伐,澜沧县的贫困发生率已由2016年末的31.05%,下降到2018年末的19.84%。朱有勇未敢松懈,便又起征途。
据了解,澜沧贫困具有特殊性,该地多民族聚居,世居少数民族8个,不少民族还停留在原始社会的生活状态,人畜共居一室,全县人均受教育年限仅为6.3年,语言问题也导致少数民族不喜外出务工。
“我们到少数民族村子里跟老乡交流,需要带翻译,村里懂汉语的人不多,当地的贫困是‘素质性’贫困。” 朱有勇说。
为提高人口素质,解决当地教育问题,早在2017年,朱有勇就整合云南农业大学教师和澜沧职中资源,开展科技扶贫培训班,包括1个三年制的“院士专家指导班”和4个短期的“院士指导培训班”。“指导班”以招收当地青少年为主,教授现代农艺;“培训班”教授当地农户马铃薯等蔬菜、中草药、三七等林下经济作物的种植、畜禽养殖的技术及管理办法等,招生人数已由2017年的240人,扩增到2018年的600人。
澜沧职业教育中学校长金秀梅表示,职高为读不了普高的学生提供了学习一门技术的机会。今年来职中就读的孩子太多了,远远超过了学校的承载量,学校临时搭建了两间简易房供学生住。
在朱有勇在倡议下,澜沧职中新校区规划已提上日程。过去,这个国家重点扶贫县,这个最不应该穷的地方,如今变成了让朱有勇最“舍不得”的地方。